《高山下的花环》是谢晋导演根据同名小说改编,于1984年拍摄的一部电影。影片以对越自卫反击战为背景,展示了英雄们无私奉献、忠诚家国的精神,而九连连长梁三喜的形象更是深深扎根在人们心中。梁三喜为了保护战友,在战争中英勇牺牲,留下了孤儿寡母,艰难度日。这个情节虽然让观众潸然泪下炒股配资开户官网,但你可知道,这个悲情的故事,并非仅存在于银幕上。
在我国贵州省威宁县的海拉镇,有一个与梁三喜同样英雄的名字——王发坤。王发坤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表现出色,为了救助新兵罗顺良,他英勇牺牲。王发坤的妻子李金花,失去丈夫后,肩负起照顾家中老人和两个孩子的重担,艰苦度日。甚至在她带着孩子去丈夫墓前扫墓时,也不得不依赖贷款。王发坤的故事令人心痛,而他的妻子李金花,更是以坚韧的意志,承载了整个家庭的希望。
展开剩余85%1978年4月,春意盎然,梨花竞相绽放的季节里,王发坤迎来了入伍的第十个年头。那一年,也是他从部队退役的第一年。十年的军旅生涯让王发坤无法常伴家人身边,最常见的面容或许是刚刚结婚的妻子,而此时他终于可以回家团聚。那时,他有一位年迈的母亲,和两个孩子,还有深爱着他的妻子李金花,生活虽不富裕,但夫妻恩爱,家庭温馨。
王发坤的家庭生活,背后离不开妻子的默默付出。在部队的十年里,家里的大大小小事务,李金花都亲力亲为,照顾母亲,抚养孩子,默默支撑着家里的一切,王发坤则在外捍卫国家安全。这对夫妻虽然在不同的战场上各自奋斗,但内心的情感始终紧密相连。
从1968年王发坤入伍,到1978年被提拔为炮兵干部,他的军事能力得到了上级的高度认可。进入部队仅两年,王发坤便被提拔为副班长、班长、排长,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官。那一年,部队进行整编,王发坤收到退役转业的命令,他决定回到家乡安定下来,打算利用一些贷款,翻新家里,让家庭生活过得更好。
然而,就在王发坤准备开始新生活时,中越边境的局势骤然紧张。1978年11月,越南与苏联签订了军事合作协议,越南日益膨胀,频繁挑起边境冲突,甚至不择手段地杀害我国无辜民众。面对这种局势,中央军委迅速部署,准备应战。而此时,王发坤又接到了部队的召回通知。组织希望他能继续留在军中,重新上战场。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炮兵,他无可替代。
王发坤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个任务。“作为一名党培养的老兵,我不能回避。”他坚定的回答,毫无退缩的意思。临行前,妻子李金花为他做了一顿他最喜欢的苞米饭,一家人一同走到村口。王发坤蹲下身,抚摸着小儿子的头,叮嘱道:“等爸爸回来的时候,带好吃的给你们。”然后又对妻子李金花说道:“等我明年回家,梨花又开的时候。”李金花的眼中带着不舍,但也点了点头。
然而,岁月如梭,王发坤并没有如约归来,梨花年年开,却再也没见到他那熟悉的身影。
1979年2月17日,随着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打响,王发坤随部队奔赴中越边境,参与了那场艰苦的战斗。在夺取251号高地的过程中,王发坤英勇冲锋,成功摧毁了两个敌人火力点。然而,越军的反击愈发猛烈,王发坤被一枚炮弹炸伤了小腿。即便鲜血直流,他依旧毫不退缩,继续指挥战斗,带领士兵们进行撤退。
就在此时,另一枚炮弹飞速射来,王发坤毫不犹豫地将身旁的战友罗顺良推开,而自己却因这一动作受到了致命伤害。炮弹在他身旁爆炸,王发坤被炸得满身是血,最终牺牲。罗顺良逃过一劫,但却无法忘记这位副连长的英雄壮举。
王发坤牺牲的消息对于李金花来说,犹如晴天霹雳。她无从得知丈夫的死讯,仍然每天牵着孩子的手,走到村头等待丈夫回家。她望着那条泥泞的道路,希望能看到丈夫英姿勃发的身影,可这一幕从未发生。
王发坤的遗体被埋葬在哪里,李金花始终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。一直到2007年,李金花才从王发坤的战友那里得知丈夫的埋葬地点,得知他被安葬在云南屏边县烈士陵园。李金花和儿子们连夜前往屏边烈士陵园,跨越五百多公里的路程,去见丈夫最后的安息地。当她终于跪在丈夫的墓碑前时,长久压抑的思念和痛苦爆发出来,泪如雨下。王发坤的两个儿子也满怀悲痛,无法言语。
这时,李金花终于感到了一丝安慰,仿佛丈夫真的回来了,虽然只是隔着冰冷的墓碑。王发坤的遗像在家里被供奉着,李金花带着两个儿子,继续艰苦的生活。
随着岁月的流逝,李金花的坚韧和无私奉献,逐渐得到了社会的关注。2015年,一篇关于她的报道让全国人民为之动容。她被誉为“最美军嫂”,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。政府也开始关注她一家的困境,为他们修建新房,并提供帮助。李金花的两个儿子也逐渐有了稳定的工作,家庭生活变得越来越好。
这些年来,李金花从未放弃过对丈夫的纪念,她始终坚信,丈夫的牺牲不仅是为了国家,也是为了她和孩子们的未来。而她的坚韧不拔、无怨无悔,也深深地教育了两代人,让人们永远铭记那些为国家、为家庭、为未来而献身的英雄。
这段故事,向所有烈士及其家属致敬,感恩他们的奉献与坚守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