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以前吃肉不塞牙,现在吃菜都卡牙缝!”不少中老年朋友发现,随着年龄增长广西股票配资,牙齿之间的缝隙越来越大,甚至冒出一个个黑色的三角空隙,不仅笑起来显老,吃完东西还得用牙签折腾半天。牙缝变宽真的是“老了必经”吗?其实,这背后藏着几个关键原因,有些和年龄有关,有些却和日常习惯脱不了干系。
牙缝变宽
不只是“老了”那么简单
牙齿和牙龈本像“邻居”一样紧密贴合,牙缝变宽的本质,是牙龈萎缩、牙槽骨吸收或牙齿移位,导致原本被填满的空间暴露出来。
这一过程可能由以下因素引发:
1. 牙周病
牙周病是成年人牙缝变宽的“头号元凶”。简单来说,牙菌斑(牙齿表面的细菌)长期堆积会形成牙结石,刺激牙龈发炎、红肿。如果放任不管,炎症会逐渐蔓延到牙槽骨,导致骨头吸收、牙龈退缩。就像树根周围的土被冲走,牙齿失去支撑,自然会松动、移位,牙缝也就越来越宽。
早期症状不明显(偶尔牙龈出血、口臭),很多人拖到牙齿松动才就医,此时往往已不可逆。
2. 年龄增长
随着年龄增加,全身组织(包括牙龈)会逐渐萎缩,这是自然生理现象。但这种萎缩通常较缓慢,如果同时存在牙周病、刷牙习惯差等问题,萎缩速度会加快。就像一件旧衣服,正常穿可能只是轻微起球,但如果总用粗糙的方式清洗,破洞就会来得更快。
3.刷牙太用力
很多人觉得“刷牙越用力越干净”,于是用硬毛牙刷、横向“拉锯式”刷牙。长期如此,牙龈边缘会被磨出缺口,牙颈部(靠近牙龈的牙齿部分)的牙釉质也会被磨损,导致牙齿敏感、牙龈退缩,牙缝自然变宽。你以为的“干净”其实在伤牙。
正确做法:选软毛牙刷,用“巴氏刷牙法”(牙刷与牙面呈45度,小幅度水平颤动),每次刷2-3分钟。
4. 牙齿缺失未修复
如果缺了一颗牙没及时补,旁边的牙齿容易“集体跑偏”,会因为失去支撑逐渐向缺牙处倾斜,对颌的牙齿也会伸长,导致牙缝变大、咬合紊乱。就像一排书,抽走一本,旁边的书就会慢慢歪斜。
5. 咬合问题
牙齿“天生不齐”或“后天跑偏”,有些人本身牙齿排列不齐(如拥挤、稀疏),年轻时可能不明显,但随着年龄增长,咬合负担加重,牙齿移位会更明显;此外,长期用一侧咀嚼、有夜磨牙习惯,也会加剧牙齿磨损和移位,导致牙缝变宽。
牙缝变宽,如何补救?
牙缝一旦形成,很难自行恢复,但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改善:
如果是牙周疾病导致的牙缝,首先要通过专业的洗牙和龈下刮治来清除顽固的牙结石,控制牙龈炎症,这样才能阻止牙缝继续恶化。
对于想要彻底改善的患者,牙齿矫正是个不错的选择,通过佩戴牙套可以逐步调整牙齿位置,特别适合年轻患者或牙缝较小的情况。
如果追求更快速的改善,树脂贴面、全冠修复或是更美观的瓷贴面都能很好地遮盖牙缝,既恢复了牙齿的美观又不影响正常使用。
特别要提醒的是,如果牙缝是因为缺牙造成的,一定要及时进行修复,无论是选择种植牙、固定桥还是活动假牙,都能有效恢复咀嚼功能,更重要的是能防止邻牙倾斜移位造成更严重的口腔问题。
预防比治疗更重要!
日常做好3件事
预防牙缝问题远比事后补救更重要,关键在于日常的细心呵护。
每天早晚要认真刷牙,可以配合使用牙线或冲牙器来清洁牙缝深处。要注意的是,用牙签反而容易撑大牙缝,最好避免。
定期去专业牙科洗牙也很关键,建议每年保持1-2次的频率,这样才能彻底清除那些牙刷刷不到的顽固牙结石。
平时要多留意牙齿的变化,一旦发现牙龈出血、牙齿松动或者牙缝悄悄变宽这些信号,就要及时就医检查,千万别等到牙齿松动脱落才追悔莫及。
牙缝变宽不是“老了就要认命”的事,它更像身体发出的“警报”,提醒你该关注口腔健康了。好好刷牙,定期检查,别让小问题变成大麻烦,才能笑得更自信,吃得更香!
编辑:温嘉林 程焕映
责编:陈广泰 韩晓萃
广西股票配资
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